王少升与廊坊三角地

2023-08-10 11:40:36来源:个人图书馆-好奇的果果


(相关资料图)

王少升(1869-1953),东安县廊坊村人。原籍江苏省,祖父王鸿升,父亲王先升,因家境贫困,于清道光年间迁居辽宁锦州近郊农村。祖父、父亲苦拔苦挣几十年,买了六七十亩地,盖了几间房,一心平安度日;不料于1900年被土匪抢光,祖母被打死。无奈,流浪到廊坊,在火车站旁搭了一间小棚,父亲王先升推一辆独轮车串乡叫卖烟酒糖杂货。父亲年迈力衰,子承父业,王少升继续以串乡卖货为生,一家人省吃俭用,日积月累攒下钱,于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)在火车站东北侧买下一块宅基地,坐东朝西盖起几间砖房,取其祖父名号,开了一座“鸿升西药店”,零售西药,代卖杂货。当时,“鸿升西药店”在东大街(今建国道)西头、北大街(今银河路)南头交会路口的西北侧,北面是东北西南走向直通火车站的通道,形成了由东大街西段、北大街南段、斜通火车站通道三面围成的“三角地”。从此,廊坊“三角地”之名盛传于民间,已有103年历史。随着廊坊市城区不断改、扩建,“三角地”被银河大桥覆盖,昔日面貌已不存在,但是百余年来,作为廊坊标志性地段,“三角地”始终与地名肇始人王少升紧密联系在一起。民国二十六年(1937)7月26日,日本侵略军450人被国民革命军第29军38师113旅226团官兵消灭在廊坊车站。27日,日本侵略军气势汹汹开进廊坊报复,把100多名村民驱赶到车站东水塔旁空地上,架起机枪要屠杀无辜村民。王少升急忙找到教民刘尚臣,二人一起冒死出面,通过翻译说明这些村民与昨天战事无关,再三解释,100多名村民得以生还。众人为感谢王、刘二人救命之恩,请当地书法家侯明诚写一块“见义勇为”大匾,送给王、刘。王少升将匾挂到“昭忠祠”,日本侵略军占据廊坊后,“昭忠祠”连同“见义勇为”大匾均被毁掉。他晚年赋闲,终年84岁。

内容来自:广阳区志

关键词:

上一篇: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积极探索构建跨境数据管理新模式
下一篇:最后一页